Sintered Stone or Sintered Slabs,1200度以上的高溫燃燒而燒結成塊的石頭。巖板,在歐洲已有20余載,雖起源于歐洲,卻在中國迅猛發展。勤奮的中國人用3年多時間,飛速形成了中國巖板三足鼎立兼多區域并存發展的格局。
何為巖板的三足鼎立?何為巖板多區域并存發展?
三足主要是指巖板三大產區撐起了中國巖板產能的75%左右,這三大產區分別是廣東、江西、四川。
第一大產區,廣東當之無愧,其巖板生產廠家有新明珠、金牌、依諾、順成、將軍、祥達等企業。
第二大產區是江西,其巖板生產廠家有華研、太陽、羅斯福、金凱瑞、金三角、金利源等企業。
第三大產區是四川,其巖板生產廠家有金陶、四方、簡優、建輝、盛世東方等企業。
除了這三大巖板產區,還有福建、山東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、廣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寧夏、山西等地緊跟其后,發展迅猛。

(圖片來源:網絡,侵刪)
作為行業的新物種,巖板曾承載著許多陶企轉型升級的使命和夢想。三年多時間,全國巖板生產線就超過百條,極大地促進了巖板產業的快速發展。
這些新增的巖板生產線,也給企業帶來了許多困難和挑戰。一方面是巖板銷量并未如預期那樣美好,市場需求增長緩慢;另一方面,巖板產能驟增,導致部分廠家爆倉、停窯等現象頻發。讓這幾年押寶巖板的企業進退兩難,由于激增形成了“堰塞湖”。而解決巖板“堰塞湖問題”,是目前所面臨的艱巨挑戰。
然而,巖板具有耐磨、耐酸堿、耐腐蝕、耐高低溫等優越性能,其材料屬性也優點多多,跨界范圍之廣,一直廣泛應用于廚房、餐桌、茶幾、電視柜、辦公桌、衣柜、島臺、背景墻、上墻鋪地等室內外裝飾。巖板真正的堰塞湖,其實并不存在。而巖板看起來的堰塞湖也并不是產能過剩,只是巖板上下游未完全打通而已。中國巖板,正處于快速發展的上升期,賦予每個廠家新的發展機遇。
筆者曾就巖板堰塞湖現象與一些陶企老板溝通,他們眼神焦慮,但也無奈覺得巖板如雞肋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。有個別陶企老板甚至悲觀認為,巖板就是革瓷磚的命,巖板就是代替瓷磚。
筆者也就這個話題和一位意大利朋友交流。他詫異又無奈地笑了,然后嚴肅地說:“巖板,是巖而不是瓷,是板而不是磚。錯誤地將巖板定位只是簡單的代替瓷磚,只是革瓷磚的命,那必將是行業的災難?!?/p>
而筆者在與部分知名巖板企業高層交流時,他們則視巖板為新使命和新國貨,可以贏得市場先機和口碑。
正所謂:巖板江湖水很深,幾家歡樂幾家愁;幾家歡喜飲美酒,幾家憂愁食雞肋。

(圖片來源:網絡,侵刪)
巖板行業競爭激烈,每個企業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起起落落。各個產區有自己的產區優劣勢,不同巖板企業也有各自的機會和使命。
比如第一產區的廣東,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,大批陶企積累了大量財力、人才、物力,也是最早做巖板的產區。既可以做全國市場,又可以做全球市場。但是也有劣勢,面臨天然氣和油價猛漲、人工工資高、原材料成本高、難運輸、運費高等問題。
第二產區的江西,優勢是地處中部,高安擁有汽運之都的美譽和第二大陶瓷產區的知名度,物流發達,汽運巖板到四面八方的運費都低。但是江西的劣勢是,走海運成本高,做出口不太容易。
第三產區的四川,優勢則是地處西南,擁有全國第一的天然氣資源,以及四川知名家具產業鏈,家具巖板占據優勢。但四川產區劣勢則是輻射全國市場和全球市場成本高。
每個產區都有一本難念的經,而每個巖板廠家都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大戰略。盲目跟風,大而全,都是不可取。
不謀萬世者,不足謀一時;不謀全局者,不足謀一域。當下中國巖板,是到了謀一域或謀全局的關鍵時刻,亟需巖板廠家高瞻遠矚、深謀遠慮、共度時艱,來構筑未來巖板大格局。
(文章來源:陶瓷資訊,作者系東南亞國泰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,侵刪)